ITC錄播教室成功應用于內蒙古武川縣第一中學案列解析
項目背景

武川縣第一中學,地處大青山北麓,創建于1956年。學校前身是烏盟后山地區最早的完全中學——武川中學。1966年以前,武川中學招收武川縣、達茂旗、四子王旗三個旗縣的學生。1966年以后,武川中學就以招收武川縣的學生為主,被譽為大青山北麓地區文化的搖籃,她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大青山這塊廣袤的土地上。1976年,武川中學更名為武川一中。原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呼市市委書記白音為武川一中題寫了校名。
五十多年來,武川一中一直遵循著“崇德尚真、敬業博學”的校訓,倡導“和諧、篤行、求真、進取”的校風,確立“愛生、嚴謹、善導、創新”的教風,在艱苦的環境中,武川一中永架彩虹之橋連接著城市和大山,讓一代代的大山中的寒門學子完成了學業,讓所有品學兼優的山里的孩子都圓了大學夢。正是武川一中五十多載不變的追求,贏得了山區人民深深的信賴,他們把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把孩子送到武川一中上學成為他們的夙愿。五十多年的辛勤耕耘,武川一中可謂桃李滿天下,人才遍四海。截止目前為止,武川一中培養出教授、導師60多名,博士生100多名,碩士生150多名,本科生3000多名,這眾多的人才,都成了“飛出山溝溝的金鳳凰”,為武川一中爭得了榮譽。
客戶需求

武川教育局對下屬學校教室進行升級改造,建設錄播教室,旨在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促進全區的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提升全區教學教研水平。具體需求如下:
1、一中二中三中每個學校一間教室,對課堂教學中老師、學生、板書等音、視頻采集,系統能夠實現錄播、直播,在全區或跨區支持大規模并發。
2、可根據教學工作需要,精品課堂能滿足在全區內或跨區域網絡同步課堂、在線網絡教研、大型教學活動實時直播等。
3、建成比較完善的教育資源云平臺,實現精品課程、微課程、教學工具等相關資源的歸集和分類,用戶可以通過科目,學齡段等關鍵詞進行搜索。同時可以對資源平臺上的課件進行評論。
4、可根據管理者的監管需求,在教育公共資源與教學監管平臺中提供在線教學巡查功能,管理者可通過互聯網隨時隨地對教學情況進行實時遠程巡查。
5、通過本項目建設,建成比較完善的精品課堂教室,做到教師學生人手一臺平板電腦,實現實時評測、課堂管控等功能,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運用系統

該項目運用了我們的精品課堂錄播系統,精品課堂錄播的作用在于對教師行為、學生行為、教師電腦的VGA信號進行采集,在全自動的模式下,老師、學生只需正常上課即可,無需佩戴任何設備。系統自動將視音頻記錄后存放到錄播主機中,保存為標準的MP4視頻格式。錄播教室設置有教室特寫攝像機一臺、教室全景攝像機一臺,學生特寫攝像機一臺,學生全景攝像機一臺,講臺無線觸摸屏一臺,教室音響系統一套、交互式教學一體機一臺。
系統功能
精品課堂錄播只要實現以下功能:
1、教室搭建全自動錄播教學系統,完成國家級精品課程和省級精品課程錄制,建立學校優秀/骨干教師課程庫。
2、全面提升學校的軟硬件的信息化環境,為學校發展積累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形成學校優質資源和特色資源。
3、建立教育局教學資源云平臺,搭建相互觀摩、借鑒的網絡平臺,實現遠程教學互動,達到教學資源共享平衡。
4、促進教育局教學信息化建設的進程,統一優質教學資源的標準,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從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高教育質量。
5、建立在線學習交流平臺,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充分享受優質資源最佳的主動學習環境。
6、開放的優質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服務,利用各種教學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7、建立教師教研空間,為教師進行自我學習、評估評比,教學能力提高,提供交流學習的平臺。
8、積極做好教師個人知識管理,專家引領、同伴互助,提高教科研能力。

會議(無紙化)擴聲系統
遠程視頻會議系統
公共廣播系統
分布式綜合管理平臺
多媒體矩陣KVM系統
智慧教育系統
LED照明系統
LED顯示屏系統
中央控制系統
醫院信息化系統
教育
金融
地產
國防
醫療
消防
交通
監獄
政府機關
企業單位
文體場館
能源制造
賓館酒店
超市商場
公園廣場
平安城市
政府機關
文體場館
能源工廠
平安城市
公園廣場
賓館酒店
地產景區
教育
醫療
機場車站碼頭
企業單位
酒吧、KTV
運營商
查看案例名錄
全球成功案例超100W個
公司介紹
品牌詮釋
聯系我們
發展歷程
資質證書
法律聲明
塑造世界一流品牌
干貨分享
信仰創新的力量

itc資訊
itc服務
分享當前頁面
itc小程序